$ \newcommand{\uni}[1]{\ \mathrm{#1}} \newcommand{\E}[1]{\times 10^{#1}} \newcommand{\ket}[1]{|#1\rangle} $

萌狸
系列 s2n1-debug

我用理论力学和高中物理都推了一遍,理论力学出的结论显然是错的,但找不到问题出在哪…

作品中的是高中物理推导,理论力学的推导如下:

推导过程 (1)~(4)


首先推导出从轨道参数得角动量和周期的公式,供后续使用。

已知椭圆轨道半长轴 $a$ ,半短轴 $b$,已知太阳质量 $M$,记太阳的高斯常数 $k=\sqrt{GM}$ ,设周期为 $\tau$ ,则

$$\tau=\frac{A}{\dot{A}}=\frac{\pi ab}{h/2}$$

其中 $A$ 为椭圆面积, $\dot{A}$ 为面积速度, $h$ 乘以质量 $m$ 等于角动量。根据比耐公式推出的椭圆方程

$$\rho=\frac{h^2/k^2}{1+(Ch^2/k^2)\cos\theta}$$

和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对比,可确定

$$h^2/k^2=ep$$

其中 $ep$ 为椭圆的半通径长 $ep=\frac{b^2}{a}$ ,从式 (3) 可以求出 $h$ ,并且推出了带系数的开普勒第三定律

$$\tau=\frac{2\pi ab}{k\sqrt{ep}}=\frac{2\pi}{k}a^{\frac32}$$

即周期只和半长轴有关。

推导过程 (5)~(7)


然后就可以求速度了,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 $v=\sqrt{GM/r}$ ,即

$$v_0=\frac{k}{\sqrt{a}},\ v_3=\frac{k}{\sqrt{b}}$$

然而以上 $a,b$ 的含义为半长轴和半短轴… 应为 $v_0=\frac{k}{\sqrt{r_a}},\ r_a=a+c$

由前面推出的式 (3) 可得小行星位于转移轨道时的角动量

$$mh=mk\frac{b}{\sqrt{a}}=mv_0b=mvr$$

代入 $r=a,b$ 可得 远日点为 $r_a=a+c$,近日点为 $r_b=a-c$

$$v_1=\frac{b}{a}v_0,\ v_2=v_0$$

$$\frac{v_1}{v_0}=\frac{b/(\sqrt{a}r_a)}{1/\sqrt{r_a}}=\frac{b}{\sqrt{ar_a}}=\sqrt{\frac{a-c}{a}}$$

对上了…

问题 1~2


问题 1:用理论力学推出的结论 (7) 显然是错的,但找不到问题出在哪… 已解决

问题 2: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结论,如果周期只和半长轴有关,那地球失速落入太阳需要的时间应为半年,而我以前算的结果是 64 天 已解决,还要算上半长轴短了一半

请审稿人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计算上的问题~

讨论 1~2


讨论 1:第二次变轨有可能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吗?

绕地球转可能比 quasi satellite 更省燃料,前者是要求 $v_2$ 变成 $(v_3+v_I)$ ,后者是 $v_2$ 变成 $v_3$ 。后来我算出来 $(v_3+v_I)>v_2$ ,也就是说第二次变轨是要加速的,我就在想有没有可能中间有个刚好不消耗燃料的轨道(作品都是按圆形轨道算的,但实际上地球轨道是椭圆,所以结果应该还有个可以涨落的范围)

讨论 2:搬运过来的小行星存储在什么轨道好(目前的设想是存储在和月球对称的位置,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碰撞的可能和对原引力系统的影响)